名词解释

物理层

(典型设备:中继器,集线器、网线、HUB) 数据单元:比特 (Bit)

  1.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
    比特流的透明传输:物理层提供的服务是比特流的透明传输,使得上层数据能以电信号或光信号的形式通过传输介质发送。
    物理接口特性:规定了传输介质(如双绞线、光纤)的特性,传输方式(单工、半双工、全双工)等。
    信道复用:多路复用技术,如频分复用(FDM)、时分复用(TDM)、波分复用(WDM)、码分复用(CDM),用于提升传输介质的使用效率。

  2. 常用的物理层标准和技术
    A. 电缆传输标准
    双绞线(Twisted Pair):一种常用的传输介质,包含屏蔽双绞线(STP)和非屏蔽双绞线(UTP),用于以太网和电话通信,传输速率可达1Gbps。
    同轴电缆(Coaxial Cable):屏蔽性能良好,适合长距离的电信号传输,常用于有线电视和早期的局域网。
    光纤(Fiber Optics):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,传输速率高、带宽大,适合长距离数据传输。
    B. 物理层接口标准
    RS-232:最早的串行通信标准,传输速率较低,主要用于短距离数据传输。
    RS-485:改进了RS-232,支持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长的传输距离,常用于工业控制系统。
    USB:通用串行总线,用于短距离、较高速的数据传输。
    C. 以太网物理层标准(IEEE 802.3)
    以太网标准包括不同传输速率和传输介质的物理层规范:
    10BASE-T:早期以太网标准,传输速率为10Mbps,使用双绞线。
    100BASE-TX:快速以太网,传输速率提升到100Mbps,使用双绞线。
    1000BASE-T:千兆以太网,传输速率为1Gbps,使用Cat-5及以上等级的双绞线。
    10GBASE-T:万兆以太网,支持10Gbps的传输速率,通常使用Cat-6a或Cat-7的双绞线。
    D. 无线传输标准
    IEEE 802.11(Wi-Fi):无线局域网标准,支持无线传输,速率从几Mbps提升至目前的Gbps级别。
    蓝牙(Bluetooth):一种短距离无线传输标准,适合个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,典型距离为10米以内。
    Zigbee:低功耗、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标准,适合物联网和智能家居应用。
    E. 光纤传输标准
    SONET/SDH(同步光纤网络/同步数字体系):一种标准化的光纤传输体系,支持高速数据传输,广泛用于广域网。
    WDM(波分复用):通过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在同一根光纤上传输,提升光纤的带宽利用率。
    F. 多路复用技术
    多路复用技术用于提高传输介质的效率,实现多个信号在同一介质上的传输。
    频分复用(FDM):将可用带宽分为多个频率信道,每个信道传输一个信号。
    时分复用(TDM):按照时间片分配信道资源,每个信号在不同的时间片上传输。
    波分复用(WDM):用于光纤传输,将光纤带宽分为多个波长,每个波长上传输一个信号。
    码分复用(CDM):为每个信号分配一个不同的码,通过码的正交性分辨不同信号。

  3. 信号编码技术
    信号编码是物理层的重要内容,不同的编码方式影响信号传输的效率和抗干扰能力。
    曼彻斯特编码:数据位和信号电平的转换同步,以抵抗噪声和偏移。
   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:在电平转换点传输数据信息,增强抗干扰能力。
    NRZ(非归零编码):以不同电平表示0和1,简单但容易产生同步问题。
    4B/5B编码:将4位数据编码成5位数据,避免长时间的相同电平。

  4. 物理拓扑结构
    物理层定义了不同设备间的物理连接方式,常见的物理拓扑结构包括:
    星型拓扑:所有设备连接到一个中心设备,便于管理但中心节点故障会导致整个网络瘫痪。
    总线型拓扑:所有设备共享同一根总线,节省线缆但容易造成冲突。
    环型拓扑:设备依次连接形成一个环,数据沿环路传输,避免冲突但环断开即影响通信。
    网状拓扑:设备相互直接连接,具备很高的冗余性,适合需要高可靠性的环境。

  5. 传输方式
    物理层还涉及到数据的传输方式,如:
    单工通信:数据只能单向传输。
    半双工通信:数据可以双向传输,但不能同时进行。
    全双工通信:数据可以同时双向传输,提高传输效率。

数据链路层

(典型设备: 网卡,网桥,交换机) 数据单元:帧 (Frame)

  1. 以太网(Ethernet)
    概述:以太网是最常见的局域网技术,也是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协议之一。它采用CSMA/CD(载波监听多路访问/碰撞检测)机制来管理对共享传输介质的访问。
    帧格式:以太网帧包括前导码、目的地址、源地址、类型字段、数据字段和帧校验序列(FCS)字段。前导码和FCS用于确保帧的准确传输。
    特点:以太网协议通过碰撞检测机制提高了传输效率,支持不同速率(如10 Mbps、100 Mbps、1 Gbps等)的链路传输。

  2. 点对点协议(PPP, Point-to-Point Protocol)
    概述:PPP用于在两点之间建立直接连接,主要用于广域网(WAN)环境中的拨号连接或链路连接。
    特点:PPP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,具有链路控制和错误检测功能,能够协商多种链路参数(如数据压缩、鉴权等)。
    帧结构:PPP帧包含标志字段、地址字段、控制字段、协议字段、信息字段和FCS字段。协议字段用于指示上层协议类型。
    功能:PPP的链路控制协议(LCP)和网络控制协议(NCP)提供了链路建立、鉴权、维护、配置等功能。

  3. 高层数据链路控制协议(HDLC, High-Level Data Link Control)
    概述:HDLC是一种面向比特的同步数据链路层协议,主要用于点对点和多点通信链路。
    帧格式:HDLC帧包括标志字段、地址字段、控制字段、信息字段和帧校验序列(FCS)字段。标志字段用于帧的分隔,控制字段用于控制数据流和确认。
    特点:HDLC支持三种工作模式:正常响应模式(NRM)、异步平衡模式(ABM)、异步响应模式(ARM),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可以选择不同的模式。

  4. 虚拟局域网(VLAN,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)
    概述:VLAN是以太网的一种扩展,用于在物理上位于同一网络的设备之间划分虚拟网络。
    帧结构:VLAN帧在标准以太网帧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个4字节的VLAN标记字段,标记VLAN ID。
    功能:VLAN实现了网络的逻辑划分,提供了更好的安全性和流量管理,可以根据业务需求灵活配置,减少广播风暴的影响。

  5. MAC协议(媒体访问控制协议)
    概述:媒体访问控制协议负责管理多个设备对同一物理网络介质的访问。常见的MAC协议包括CSMA/CD、CSMA/CA。
    CSMA/CD(载波监听多路访问/碰撞检测):用于以太网中,节点在发送数据前监听信道是否空闲,若空闲则发送,否则等待,发送过程中发生碰撞则停止并等待随机时间后重发。
    CSMA/CA(载波监听多路访问/碰撞避免):用于无线局域网(如Wi-Fi)中,通过避免冲突来减少重发的机会。

  6. 令牌环协议(Token Ring)
    概述:令牌环是一种使用令牌传递控制访问的协议,采用环形拓扑。节点在网络中以循环的方式传递令牌,只有持有令牌的节点才能发送数据。
    特点:令牌环有效解决了冲突问题,适用于通信要求高、冲突多发的环境,但因传输效率问题已逐渐被以太网取代。

  7. 帧中继(Frame Relay)
    概述:帧中继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,主要用于广域网连接,适合高速、低延迟的通信需求。
    特点:帧中继不提供纠错服务,错误处理由更高层协议完成,因此具有较高的传输效率。
    帧格式:帧中继帧包含标头字段、地址字段、信息字段和FCS字段。

  8. 异步传输模式(ATM,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)
    概述:ATM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,适用于语音、视频和数据混合传输,常用于广域网。
    特点:ATM采用固定长度的53字节信元,提供较高的传输速度,支持质量控制和流量控制。
    适用场景:由于其高效性,ATM适合需要严格时延控制的业务,如视频会议等。

  9. 局域网中的专用协议
    Wi-Fi(IEEE 802.11):无线局域网协议,采用CSMA/CA机制,确保在无线环境中数据的可靠传输。
    蓝牙(IEEE 802.15):短距离无线通信协议,主要用于设备互联互通。

  10. PPP的扩展协议
    PPP多链路协议(MP, Multilink PPP):允许多条物理链路并发传输,提供更高的带宽。
    PPP加密控制协议(ECP):提供链路层的数据加密功能,提高数据安全性。
    PPP压缩控制协议(CCP):用于数据压缩,以节省带宽。

  11. ARQ(Automatic Repeat-reQuest )自动重传请求协议
    错误纠正协议之一,包括停止等待ARQ 协议和连续ARQ 协议,错误侦测、正面确认、逾时重传与负面确认继以重传等机制。

网络层

(典型设备:路由器,防火墙、多层交换机) 数据单元:数据包(Packet )

  1. IP协议(Internet Protocol)
    IPv4(互联网协议版本4):IPv4是当前最广泛使用的网络层协议,采用32位地址格式,允许约42亿个唯一IP地址。IPv4数据报头包含源IP地址、目的IP地址、协议类型、分段信息等字段。由于地址短缺,IPv4采用了NAT(网络地址转换)等技术。
    IPv6(互联网协议版本6):IPv6是为了解决IPv4地址耗尽而设计的协议,使用128位地址格式,可以提供几乎无限的IP地址。IPv6还增强了安全性(内置IPsec)、改进了路由效率和自动配置能力。

  2. ICMP协议(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,网际控制报文协议)
    ICMP用于在主机和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。它是IP协议的一部分,主要用于网络故障报告和诊断。ICMP的功能包括:
    错误报告:当数据包无法到达目的地时,发送错误消息(如主机不可达、网络不可达、时间超时等)。
    网络诊断:工具如ping(使用回显请求和应答)和traceroute(跟踪数据包路由路径)都依赖于ICMP。

  3. ARP协议(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,地址解析协议)
    ARP用于将网络层的IP地址映射到数据链路层的MAC地址。工作过程如下:
    主机发送ARP请求广播到网络,询问某个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。
    具有该IP地址的主机响应ARP请求,提供其MAC地址。
    通过ARP,主机能够在局域网内正确发送数据帧。

  4. RARP协议(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,逆地址解析协议)
    RARP的功能与ARP相反,主要用于将MAC地址解析为IP地址。RARP通常用于无盘工作站(没有固定IP地址的设备)在启动时获取IP地址。RARP已逐渐被DHCP(动态主机配置协议)取代。

  5. DHCP协议(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,动态主机配置协议)端口号: 服务器端口:67,客户端68
    DHCP是一种用于动态分配IP地址及其他网络配置参数的协议。它的工作流程包括:
    DHCP发现:客户端发送广播请求,寻找DHCP服务器。
    DHCP提供:DHCP服务器回应一个可用的IP地址。
    DHCP请求:客户端选择一个IP地址,并请求该地址。
    DHCP确认:服务器确认并将IP地址分配给客户端。

  6. IGMP协议(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,网际组管理协议)
    IGMP用于管理多播组的成员关系,允许主机加入或离开多播组。IGMP的版本包括IGMPv1、IGMPv2和IGMPv3,主要功能是支持多播通信,如视频流、在线游戏等。IGMP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工作:
    主机发送加入多播组的请求。
    路由器定期发送查询,确认组成员的存在。

  7. 路由协议
    路由协议负责网络中数据包的路由选择与管理,主要包括:
    RIP(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,路由信息协议):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协议,使用跳数作为路由选择标准,适合小型网络。
    OSPF(Open Shortest Path First,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):基于链路状态的协议,适用于大型网络,支持分层路由和区域划分。
    BGP(Border Gateway Protocol,边界网关协议):主要用于互联网上的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,支持政策路由。

  8. NAT(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,网络地址转换)
    NAT技术用于将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共IP地址,允许多个设备共享一个公共IP地址。NAT有助于缓解IPv4地址短缺的问题,并提高网络安全性。

传输层

(典型设备: 进程和端口) 数据单元:数据段 (Segment)

  1. TCP协议(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,传输控制协议)
    特点:
    面向连接:在数据传输前,TCP需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个连接,确保数据能够可靠传输。
    可靠性:TCP提供错误检测、重传、数据顺序控制和流量控制,确保数据包能够可靠地送达目的地。
    流量控制:TCP使用滑动窗口机制,动态控制数据发送速率,避免接收方溢出。
    拥塞控制:TCP实现了多种拥塞控制算法(如慢启动、拥塞避免、快速重传和快速恢复),以避免网络拥塞。
    数据报文段结构: TCP数据报文段包含源端口、目的端口、序列号、确认号、头部长度、控制位、窗口大小、校验和等字段。

  2. UDP协议(User Datagram Protocol,用户数据报协议)
    特点:
    无连接:UDP不需要在传输前建立连接,数据包可以直接发送。
    不可靠性:UDP不提供数据包的重传、顺序控制和完整性检查,数据包可能会丢失、重复或乱序。
    低开销:由于UDP头部简洁(只有8个字节),传输延迟较低,适合实时应用。
    数据报文段结构: UDP数据报文段包含源端口、目的端口、长度和校验和等字段。

  3. SCTP协议(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,流控制传输协议)
    特点:
    面向消息:SCTP能够传输多个流的数据,每个流可以独立发送,避免了TCP中的队头阻塞问题。
    多宿主支持:SCTP允许在同一连接中使用多个IP地址,提高了冗余和容错能力。
    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:SCTP提供与TCP类似的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机制。
    应用场景:SCTP常用于电信信令(如SIGTRAN协议栈),也可以用于一些实时应用。

  4. DCCP协议(Datagram Congestion Control Protocol,数据报拥塞控制协议)
    特点:
    无连接:DCCP是一个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,适合对延迟敏感的应用。
    拥塞控制:DCCP提供多种拥塞控制算法,能够根据网络状况动态调整发送速率。
    适合多媒体流:DCCP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,如流媒体和在线游戏。

  5. RTP协议(Real-time Transport Protocol,实时传输协议)
    特点:
    多媒体传输:RTP设计用于在网络上传输音频和视频等实时数据,提供时间戳和序列号支持。
    不保证可靠性:RTP本身不提供重传机制,通常与UDP结合使用。
    控制协议:与RTP一起使用的RTCP(RTP Control Protocol,RTP控制协议)用于监控服务质量,提供发送和接收统计信息。

  6. QUIC协议(Quick UDP Internet Connections,快速UDP互联网连接)
    特点:
    基于UDP:QUIC在UDP之上实现,提供连接和流管理。
    低延迟:QUIC旨在减少连接和传输延迟,支持多路复用连接。
    内置安全性:QUIC集成了TLS(传输层安全协议),提供加密保护。

应用层

(典型设备:应用程序,如FTP,SMTP ,HTTP)

  1. HTTP协议(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,超文本传输协议)端口号:80
    特点:
    无状态协议:每次请求都是独立的,服务器不会保留客户端的状态信息。
    请求-响应模型:客户端发送请求,服务器返回响应,数据格式通常为HTML、JSON等。
    HTTPS(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,端口443):在HTTP基础上增加了SSL/TLS加密层,提供安全的数据传输。
    应用:广泛用于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。

  2. FTP协议(File Transfer Protocol,文件传输协议)端口号: 控制端口:21,数据端口:20
    特点:
    双通道通信:使用控制通道和数据通道,控制通道用于传输命令,数据通道用于传输文件。
    支持匿名登录:用户可以通过匿名方式访问公共FTP服务器。
    多种模式:支持ASCII模式和二进制模式传输文件。
    应用: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文件。

  3. SMTP协议(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,简单邮件传输协议)端口号25
    特点:
    用于邮件发送:主要用于发送电子邮件,负责邮件从客户端到邮件服务器的传输。
    文本协议:以纯文本形式传输邮件内容,支持附件的MIME(多用途互联网邮件扩展)编码。
    无状态:每个邮件发送操作独立处理,不保持连接状态。
    应用:广泛用于电子邮件发送。

  4. POP3协议(Post Office Protocol version 3,邮局协议第3版)端口号110
    特点:
    邮件接收:用于从邮件服务器接收电子邮件,支持邮件的下载和管理。
    离线操作:用户可以在离线状态下访问已下载的邮件。
    删除策略:默认情况下,邮件从服务器下载后会被删除,也可以配置为保留在服务器上。
    应用:用于客户端与邮件服务器之间的邮件接收。

  5. IMAP协议(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,互联网消息访问协议)端口号:143
    特点:
    邮件管理:支持用户在服务器上管理邮件,允许多设备访问。
    在线操作:邮件存储在服务器上,用户可以选择是否下载邮件。
    文件夹支持:支持在邮件服务器上创建和管理多个文件夹。
    应用:用于在邮件客户端和邮件服务器之间管理电子邮件。

  6. DNS协议(Domain Name System,域名系统协议)端口号53
    特点:
    域名解析: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,支持分布式数据库结构。
    层次结构:DNS使用层次化命名,分为根域、顶级域和子域。
    缓存机制:DNS服务器会缓存查询结果,以提高查询效率。
    应用:在互联网中广泛使用,以便于用户访问网站。

  7. Telnet协议 端口号23
    特点:
    远程登录:提供用户通过网络远程访问主机的功能。
    无加密:Telnet数据以明文方式传输,安全性较低。
    命令行界面:用户可以在远程主机上执行命令。
    应用:用于远程管理和配置网络设备和服务器。

  8. SSH协议(Secure Shell,安全外壳协议) 端口号23
    特点:
    安全远程登录:提供加密的远程登录功能,保护数据传输的安全性。
    身份验证:支持基于密码和公钥的身份验证方式。
    转发功能:支持X11转发和端口转发。
    应用:用于安全地远程管理服务器和设备。

  9. SNMP协议(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,简单网络管理协议)端口号161 (用于发送请求) 陷阱端口162(用于接收陷阱通知)
    特点:
    网络管理:用于监控和管理网络设备,如路由器、交换机和服务器。
    代理模型:使用代理和管理信息库(MIB)结构。
    通知机制:设备可以发送陷阱消息,通知管理系统发生的事件。
    应用:用于网络管理和故障监控。

  10. MIME(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s)多用途互联网邮件扩展类型。是设定某种扩展名的文件用一种应用程序来打开的方式类型,当该扩展名文件被访问的时候,浏览器会自动使用指定应用程序来打开。多用于指定一些客户端自定义的文件名,以及一些媒体文件打开方式。
    它是一个互联网标准,扩展了电子邮件标准,使其能够支持:


名词解释
https://chenlidbk.xyz/2024/10/29/jsjwl-7/
作者
chenchangqing
发布于
2024年10月29日
许可协议